2021最新數據:中國原料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
2021.11.02目前我國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國與出口國之一,共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集中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市場,合計占據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89%。對亞洲市場出口原料藥達544.61萬噸,貨值159.17億美元,其中印度作為我國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市場,其原料藥70%來自中國,中間體比例更高。盡管印度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印度制造",但其在我國對亞洲市場的原料藥出口中占比超過1/3,所以短期內仍難以減輕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不過,印度從我國進口的原料藥主要以低附加值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為主。日本一直位居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榜單前三的位置,對日主要出口品種既包括傳統原料藥,又包括沙坦類、普利類等特色原料藥;東盟90%以上的原料藥依靠進口,也是我國原料藥在亞洲的主要出口市場。
出口大宗原料藥類型為主
從全球原料藥下游制劑情況來看,2018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約為 1.2萬億美元,年增率約為3.8%。預期2023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沙砷L至約1.55 萬億美元,2018-2023年CAGR為5.1%。其中,專利藥2018年市場規模估計約為7,665億美元,年增率約5.8%;仿制藥部分,2018 年市場規模估計為3,202億美元??梢钥闯鋈蛟纤幨袌鲆幠0l展同樣迅速并且隨著國際化學制藥的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原料藥企業近年來保持較快增長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達到276.9萬噸,同比增長20.2%,增速為近年來最大值;2020年,我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為273.4萬噸,同比上升2.7%。拿凱萊英、九州藥業、博騰股份、藥石科技、普洛藥業等國內原料藥行業重點企業來說,藥融云數據庫顯示,其近幾年都維持了31.17%—136.16%的收入增長。無論是從九州藥業2020年公司10億元定增擴建瑞博蘇州研發中心將提高研發規模并增強公司一體化服務水平,還是普洛藥業的“原料藥+制劑+CDMO”一體化協同發展,都可以看出國內原料藥企業已開始逐漸享受由毛利率大幅上升的行業紅利,并開始進行產品結構優化。
從原料藥類別細分層面來看,藥融云數據庫顯示,現階段出口類型多以大宗原料藥為主,且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自2019年以來,抗感染類原料藥出口額持續上浮,其中抗病毒類、抗結核類、青霉素類等品種的出口均有增長;激素類原料藥出口額同比也大幅增長78%,出口數量同比增加76%,其中雌激素及孕激素類產品出口額更是大增200%;解熱鎮痛類、氨基酸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林可霉素類等大宗原料藥同比增幅均在8%以上,撲熱息痛、布洛芬、頭孢曲松等主要品種出口額同樣有所增長。中國原料藥生產企業以維生素C、青霉素鉀鹽、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60多個大宗原料藥類產品作為市場有力競爭點,出口規模逐漸接近全球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0%。
原料藥高端化轉型 立足市場競爭根本點
目前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原料藥行業仍存在大品種產能過剩、小品種壟斷漲價的競爭無序等問題,雖然從長期看,老齡化、產業鏈轉移、專利懸崖等都將更好的保證原料藥穩定的需求增長,但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原料藥外貿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國內原料藥企業和上游化工原料、醫藥中間體企業普遍開工較晚,國內外物流也受到較大限制,導致不少企業的生產計劃延后,出口訂單難以按時交付,同時多重成本增加。并且近年來隨著環保要求趨嚴,國家對新增原料藥產能建設的審批更加嚴格,原料藥行業、企業都正面臨較大的壓力。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國內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加速高端化轉型將成為大勢所趨,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正是此目的,環保高壓、質量標準的提升將持續加速特色原料藥行業集中,帶量采購、MAH 等政策也有利于特色原料藥企業向制劑和 CMO/CDMO業務轉型,一方面,通過合理提高環保標準,引導龍頭企業提升工藝水平增強競爭力,促使高污染不合規的企業退出市場,減少原料藥市場的低價競爭者;另一方面,發布《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對惡意操縱原料藥價格的行為進行處罰。產能的整合、工藝的提升以及合理利潤的保持,將為我國原料藥行業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所以原料藥生產企業正應該好好利用以上的疊加因素,將高附加值特色原料藥發展作為企業市場發展的重要目標并往原料藥+制劑一體化模式發展。
本文源自專業數據行業分享,公益分享,不以賺取任何商業利益為目的,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如涉及侵權,本平臺立即刪除并致歉